污水池反吊膜是一种常见的环保覆盖技术,主要用于封闭污水池以防止臭气扩散,同时保护膜材免受池内腐蚀性气体的侵蚀。以下是其典型做法及关键步骤:
现场勘测
测量污水池的尺寸、形状及周边环境,确定荷载(风压、雪载、腐蚀性气体浓度等)。
分析地质条件,确保钢结构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。
结构设计
钢结构设计:采用弧形或拱形钢架(如H型钢、钢管),设计需符合《钢结构设计规范》(GB 50017),考虑防腐处理(如热镀锌、氟碳喷涂)。
膜材选型:选用抗腐蚀、抗紫外线的氟碳纤维膜(如PTFE、ETFE)或PVDF涂层膜,厚度通常为0.8-1.2mm。
张拉模拟:通过软件模拟膜材预应力分布,确保张拉后表面平整无褶皱。
钢结构制作
钢材切割、焊接成设计形状,焊缝需符合《钢结构焊接规范》(GB 50661),焊后打磨并做防腐处理。
预埋件安装:在池体周边预埋钢板或化学锚栓,用于固定钢架。
膜材裁剪
根据3D模型展开为二维裁剪图,激光切割并热合接缝,误差控制在±2mm以内。
边缘加固:采用不锈钢夹板或绳缆加强边角抗拉强度。
钢架吊装
分段吊装钢架至预埋件上方,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,确保整体水平度偏差≤1/1000。
安装横向支撑杆,增强结构稳定性。
膜材铺装与张拉
预张拉:将膜材平铺于地面,初步拉伸消除松弛。
吊装固定:用吊车将膜材提升至钢架下方,边缘通过铝合金夹具或不锈钢索具与钢架连接。
二次张拉:采用液压千斤顶或手动拉紧器逐步调整膜面张力,直至达到设计预应力值(通常为3-5kN/m)。
密封措施
膜材接缝处采用双面焊接+密封胶处理,确保气密性。
池体与反吊膜接触部位安装橡胶垫或硅胶条,防止气体泄漏。
附属设施
开设检修口、通风管道及气体收集接口,便于维护和废气处理。
安装防雷接地装置,符合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》(GB 50057)。
质量检测
气密性测试:封闭池体后注入烟雾或使用负压检测仪,确认无泄漏。
结构验收:检查钢构件的防腐层完整性、膜材张紧度及焊缝质量。
后期维护
定期清洗膜面(高压水枪+中性清洁剂),防止污垢堆积。
每年检查钢构件的锈蚀情况,及时补涂防腐涂料。
耐久性:钢构外露+膜材反吊设计,避免腐蚀,寿命可达15-25年。
经济性:比传统玻璃钢覆盖降低30%以上维护成本。
环保性:有效收集沼气(甲烷浓度>50%时可回收利用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反吊膜结构可实现污水池的封闭,兼顾环保要求与长期使用的可靠性。实际施工中需严格遵循《膜结构技术规程》(CECS 158)等标准。